繁体版 简体版
2023TXT > 军事 > 回到民国当小编 > 第九十八章,奔向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

主席像现在是有点早了,主席像是68~69年成批在高等院校里立起来的。

但是校园里转一圈没看见主席像,好像是有点儿不习惯。

黄坤到北京电子信息学院创建微电子系也就几个月时间,微电子系的第一批本科生要一个礼拜后才到学校报道,但微电子系教研室已经立起来了,从计算机系转了几个讲师和助教过来,边筹备边做科研。

今天唐华来找黄坤,是聊聊正在上海计算机所软件中心开发的eda软件。

eda,电子设计自动化。

x5304的集成度在一千多个晶体管,x5404两千。目前还是可以用人力一个晶体管一个晶体管地排布和设计。但未来芯片集成度会越来越高,晶体管越来越多,如果还是这样手工人肉设计,就会越来越吃力。

不仅是效率低,设计周期也会变长。如果一组人要半年才能摆出一个cpu,那就会迟滞技术发展。

到将来芯片集成度到万管、十万管,那可能就要到指令集和模块式设计出现的时候了。

t56打算还是用t55的那一套,换汤不换药。t57应该是要换新一代处理器,虽然是沿着既定架构的方向增强,但晶体管数大约是要翻倍的。

还有个原则,口袋里的最强产品要藏一个周期发布,因此在1957年2月发布t57之前,1956年初,唐华可能就要搞定6微米制程的生产线——这套东西六月份在长春已经运转起来了,北京的x小组马上就要接收一套。

不但从10微米提到6微米,还从接触式进化到非接触式光刻机。

现在给上海计算机所软件中心的任务就是:x5700系列芯片要能够有一部分工作采用eda软件来设计。

……

“唐部长,说实话,我对这个软件挑不出什么毛病,只要它能用,那我就是百分之百满意。”黄坤说。

“嘿,黄教授,别这样啊,多少你挑点毛病出来,好让上海所有点事儿做。”唐华笑道。

历史上英特尔4004还基本是手工设计和手工布置的集成电路,到70年代中期,各公司的芯片开发人员就自制了布局和布线工具,然后各自诞生了几种电路设计软件,到1981年出现商业出售的eda软件。

eda软件不是一种软件,而是很多种:硬件描述语言(hdl);逻辑仿真工具;逻辑综合和自动布局布线系统;物理设计规则检查;电路图版图比对;芯片测试程序……

让设计人员用计算机设计芯片,或换句话说,计算机设计计算机。这比在草稿纸上画图、在面包板上插密密麻麻一大版晶体管、电容、电阻快捷多了。而且电路哪儿搭错了,只要在计算机上点一下虚拟运行就能发现。

“那好吧,”黄坤开始挑毛病了,“你看,我做了一个两千七百管的芯片,然后死机了。”

一开口就把天聊死。

唐华:“内存空间不够,虚拟内存也……不够。你要做真实工程项目,就去x小组实验室用大型机,那就绝对不会死机了。换一个说。”

黄坤:“那……给我们配的这些普通的通用计算机是干啥的。”

“给学生当教学工具啊,能运行个大作业小设计就够了。”

“我想想看啊。还有就是,用键盘上的八个方向键,从设计图的一角移动到另一角,要按住方向键很长时间不放。如果有什么东西一下子就把我要编辑的区域切换到另一头去,那就好了。”黄坤说了第二个改进意见。

一开口还是把天聊死了,这不是逼我发明(机械)鼠标么。

唐华长叹一口气,说道:“那就先增加一个操纵方式,按住shift再加方向键,就能以四倍速度移动正在编辑的区域/正在编辑的元件。暂且用着吧。至于想彻底解决,彻底用得舒服,等过段时间我再考虑考虑。”

……

办公室里,苏联国家计委给中方发来的电报堆了一堆。

秘书搁在最顶上的那张电报来头最吓人。

“中国同志你们好:随着苏维埃全国自动计划计算与命令分发系统第一期工程的完工,使得苏维埃能前所未有地精确计量国家的社会生产,并发送准确的计划指令。”

“最高主席团一致认为,全国自动计划系统堪称人类历史上从未做到的工程奇迹,这将是人类社会奔向共产主义的最为有力的工具和必要条件。在它诞生之后,共产主义就真正升起在地平线上了。”

“中国和苏联分别在核能与计算机领域占据世界的领先地位,是社会主义阵营牢不可破的联盟的体现。正如苏联科学院所转述的唐华院士所言,社会主义阵营抢占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三大阵地:核能、航天与计算机技术,这是取得国际竞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唐华院士与列奥尼德?康托罗维奇院士是全国自动计划系统的技术实现者和理论实现者,为进一步加速系统的部署、促进系统的改进,苏联科学院、国家计委拟在1956年1月召

开国家计划与计算机探讨会议,会议需两位院士同时出席。”

“尼基塔·赫鲁晓夫。”

“什么分别占据领先地位,乱七八糟,”虽然看上去是封嘉奖电报,唐华还是嘟哝,“苏联在核武器领域胜过美国啦?好吧这个先不谈,赫鲁晓夫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以后中国搞计算机,苏联搞核武器,分工分得明明白白,中国核武器就先别搞了?”

“我觉得不至于,”张玺说,“你看电报说的是核能,或许赫鲁晓夫总书记这封电报都在说和平发展的事儿。”

唐华:“这个解释倒也说得通。”

1954年,苏联建成了第一座核电站——一座主要作用是为苏联的电网供电、科研只是次要作用的核反应堆,这比美国、欧洲还早。核武器方面不好说,但是核电,现在还真可以说苏联领先美国。

接下来的电报都是和全国自动计划系统相关的电报。

今年4月,50台t55m在苏联国家计委安装完毕。苏联计委去年就准备好了若干层办公大楼——是按t54晶体管计算机的尺寸预备的,50台t55m送进去之后,根本用不完。而当5月份,计算机集群开始处理苏联国家计委的信息后,计委官员们一阵啧啧称奇。

按照唐华和康托罗维奇确定的规划,苏联国家计委的全国计算中心安装100台t55m,四个分中心每个中心安装10台t55m,另外还有220台联网的t55终端机。

之所以第一批先落成50台t55m,是因为国内的计算机产能真没这么高……

一期工程完成后苏联国家计委用这套系统来指导莫斯科州及周边几个州的计划生产,5、6、7、8月获得了完美的数据,执行力、准确度和反馈的及时度都超出了预期。

……

“从当前的数据累积量看,全国计算中心需要更多的数据存储服务器。当前国民经济数据的累计量超出了预期,存储服务器只能存储9到10个月的数据,最高主席团认为必须具备将一整年数据放置在存储服务器中的能力而不是进入磁带备份系统。”

这是要求增加数据存储服务器数量的电报。

“依靠全国电报和电话网络进行计算机通信的规划,我方邮电部认为,远程的通信线路的连接是很不稳定的,未来的海参崴中心与莫斯科的计算机通信连接尤为脆弱。我们提醒中国同志注意这个问题,以便在第二期工程启动的时候不因此而拖延。”

莫斯科到海参崴?直线距离6000多公里,实际绕路得近万公里,你想怎么办?

“我想问一下,邮电部在三线完工之后,有没有更多的光纤通信线路修筑计划。”

唐华打了个电话问朱学饭。

“两条半光纤通信线现在还没完工呢。下一条光纤通信线路是北京-武汉-广州,但是要晚一些了,邮电部的工程力量不是无限的。”

……

“综合现在光纤厂、中继站设备生产厂的产能和邮电部的国内通信规划,我们可以在1956年6月以后,腾出一定的产能。所以现在想向总理和各位征集意见,光纤是否可以在1956年出口苏联。”

“这个东西如果被美国人割走一截,会不会技术泄密?”果然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个。美国的间谍入室偷盗有点儿困难,在荒郊野岭偷偷割走一截光纤,倒是能办到(还需安全逃出苏联国境)。

唐华:“光纤通信线路上,主要有两种设备,一种是光纤,一种是中继站。光纤本身如果被美国割走分析,会发现这是高纯石英玻璃纤维,但具体生产工艺没法从光纤里分析出来。而且,这高纯石英玻璃是干嘛的?拿到了光纤,不会对他们有太多的启发。”

叶继壮:“那就是信号增强的中继站被偷盗后果比较严重。”

中继站有激光器(还是技术和制造工艺头特别成熟的激光器)、有芯片,这两个东西是敏感设备。

李刻农:“需要与苏联同志讲清楚中继站设备的重要性,搞出一个可行的安保计划来。如果安保计划能够获得双方认可,我个人意见,光纤通信线的技术保密性应该是可控的。”

李强:“那么我还可以做另一种中继站,就是设备极其庞大沉重的,如果有间谍想偷走,也很难从苏联腹地运输到境外。这样再多一层保险。”

唐华:“这可以试试。再顺便把芯片也换下来,那上面用的应该是块270管的简单数据处理芯片。”

把中继站核心设备搞得很重,重量如果还不够1吨就加配重。这样安全性更高一点,除非美国间谍精通中继站设备结构图纸,撬开中继站室进去直接把激光器拆走。

苏联用这个方法。中国就没那么多事儿,中国的中继站沿途是有人值守的。虽然可以自动运行,但民兵和解放军部队一般都在附近有岗。

由于现在不存在台湾,美国很难找到合格的华人间谍,国内与西方国家又基本是隔绝状态。难道派个大鼻子或者黑叔叔潜入东北偷光缆?

……

光纤的出口问题,会议初步定了一个基调,在满足若干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出口。

接下来国务院和外交部会与苏方交涉,如果前置条件满足的话,1956年1月,李复春、唐华去苏联可以把这事定下来。

散会时,唐华慢走几步落在后面。

“李部长,授衔是不是该开始啦?”

李刻农:“你也知道了啊。我不太关心事儿,我的军衔怎么定我都会服从组织安排的。”

看看时间,9月27日的将帅授衔,不到一个月了。

唐华:“但是我们在业余时间还是挺关心的。好几个同志都在对着名单猜呢。”

李刻农:“猜吧猜吧,其实有一些你们也能猜出来,一点都不难。但是,嘿嘿,别想从我这儿探出口风来。”

“有什么好猜的,十二元帅十二大将,就是这样。”总理的声音从后面传来。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