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2023TXT > 军事 > 回到民国当小编 > 第164章,抢跑两天

“噢我的上帝,中国人在试射弹道导弹?!”

长征-1的测试箭发射时,“约翰·麦凯恩i”号驱逐舰奉命在冲绳以西海域,贴着中国划定的禁航区边缘监视这片海域。

美国已经猜到中国划定禁航区可能是要试验导弹,过去他们经常在渤海和黄海划出禁航区,美国海军派军舰和飞机贴着禁航区飞行,有时候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甚至有一次美军的雷达直接观测到一架靶机被中国的防空导弹击落。

这次中国的试验,无论“麦凯恩”号还是冲绳的大型雷达站,都未能捕捉到飞行中的中国导弹。直到导弹高度低于30公里,拖起一条长长的火焰,“麦凯恩”号的雷达才扫到了几次导弹的特征信号。

这几次雷达搜索信号勾勒出了导弹的大致速度和飞行方向,它在海平面30公里的高度飞行速度至少有1800米/秒,冲入10公里以下速度还有1400米/秒,这不可能是防空导弹或反舰导弹,一定是某种弹道导弹。

第七舰队司令部不仅收到了“麦凯恩”号的报告,冲绳和种子岛的无线电监听站也上报发现了快速移动的信号源。

“中国导弹是从内陆某处起飞的,越过卡门线之后其上的短波无线电发报机开始发送定位信号,因此我们能根据后半段的航迹推知它的性能。”第七舰队的参谋分析出了结果,“这枚导弹的飞行距离大于1800公里,中后段大致是惯性弹道,显然,这是中国的中程弹道导弹在进行飞行试验。”

……

华盛顿,五角大楼。

参联主席纳森·特文宁面前是一幅东亚-西太平洋地图,参谋刚才已在地图上标记了许多带距离的线段。

日本到中国东北的大部分地区,距离1500公里左右。韩国全境都在1000公里以内。

冲绳到中国大陆,800公里。到多山的福建省距离800~1000公里。

菲律宾到广西1400公里。

“中国11月20日试射的弹道导弹经过多个计算小组的反复推算,射程不小于1800公里,也就是说,我们在西太平洋最重要的三个盟国,以及建立在这三个盟国领土上的军事基地,全都在中国的导弹射程之内了。”

参谋得出结论,纳森·特文宁知道这个结论是对的,但他还是想问问现任空军参谋长托马斯·怀特。

“如果美国空军想解除中国的弹道导弹威胁,应该怎样作战?”

托马斯·怀特深吸一口气:“就如1956年的a-332号计划那样,发动对中国的全面核打击。1956年您是在我的位置上,您一定看过那份作战计划。”

特文宁:“除了全面战争,就没有其他的方式了吗?”

“中国有可以覆盖到日本和菲律宾的轰炸机,如果今后中国也部署中程弹道导弹,美国空军在进入中国领空后面临的问题会加倍。但是,将军,现在谈中国的核武器还为时尚早,他们使用常规弹药轰炸日本和菲律宾并不算什么致命的威胁。”

特文宁:“我怀疑中国的中程弹道导弹会和他们的第一种核武器同时形成战斗力。”

托马斯·怀特:“情报部门只是从间接渠道确认苏联给中国援建了一座气体扩散厂,可能还有一座核反应堆,但对于中国的核工厂的规模和建设进度,我们没有获得直接的间谍照片。”

特文宁:“中国在研制武器装备的时候总是很注意跨型号的协调。现在我有两个猜想,第一种是中国第一枚原子弹会和中程弹道导弹同时服役,第二种可能,原子弹会和远程或洲际导弹同时服役。”

托马斯·怀特:“前者可能是1958年,后者可能是1961年?”

特文宁点点头:“只要有一组精准的照片,就可以确定最后的年份。……我们在太平洋需要u-2。”

……

参联主席和空军参谋长都把关注点放在中国导弹可以威胁到美国的盟国和美军基地,中国什么时候发射卫星反倒没有深入讨论。

这也难怪,为了尽早发射第一枚人造卫星,白宫现在主要支持美国海军的宇宙神-dm18以及改出来的“先锋”,这火箭看起来比较小,应该比较容易成功,至于美国空军的阿特拉斯,还是先等等吧。既然钱给得不多,那阿特拉斯就在不紧不慢地研制着。

中国进行中程弹道导弹飞行测试的消息很快在五眼联盟内传开了。5天之后,英国做出了和他的大国定位相匹配的举动——哈罗德·麦克米伦首相公开宣布,英国启动航天计划,在未来某个合适的时候发射航天器。

英国人为了表示我们不是纯口嗨,英国在武麦拉靶场发射了一枚云雀式探空火箭,这火箭和钱学森1954年首次发射的tk-1差不多,还没飞出大气层呢。

……

“我们不能再拖延了,每拖延一个月,苏联都有可能送一枚新的卫星上太空,我们就会受到更大的指责。”

艾伦·杜勒斯最近越来越焦虑,中央情报局从苏联获得的情报依

旧模棱两可,有的情报认为苏联的巨型火箭正像香肠一样从工厂里源源不断生产出来,然后搭载卫星升空,也有的情报持相反意见,认为苏联下一枚运载火箭可能要等个两三个月才能发射。

鉴于此前关于苏联的情报都朝最坏的方向发展,杜勒斯局长不得不重视前一个“危言耸听”的情报。

“似乎现在不是拖延,而是没法加速。”

美国海军作战部长阿利·伯克上将听完杜勒斯的催促,也只能摊手:“军械局的报告我看过。现在海军的导弹或者说火箭还很不成熟,1958年1月发射似乎是一个比较稳妥的选择。”

艾伦·杜勒斯:“白宫愿意接受风险较大的方案,比如说直接在做飞行测试的运载火箭原型上面安装一颗卫星进行发射。”

阿利·伯克:“如果艾克认为这值得做,那就去做吧,我会让助理通知各部门,召开海军军械联席会议。”

……

让美国海军一直头疼不已的雷神-dm18导弹,10月底部分成功了一次,11月美国海军马上拉出了“先锋”运载火箭的测试段打了一发,居然成功了,第一级火箭起飞,最高升到了400公里,最后掉在600多公里的地方。

艾伦·杜勒斯说的就是这个方案:马上组装一枚完整的“先锋”火箭:把经过测试的第一级、未经测试的第二级、(显然也)未经测试的第三级、一颗卫星,三者组合到一起,然后别管那么多了,赶紧在12月初给打出去。

在中情局的强力推动下,美国海军真的这么做了。

……

在阿拉巴马州亨茨维尔市,冯·布劳恩已经在这个小城市居住了6年。

二战结束后,冯·布劳恩被掳到美国,最后他的编制竟然定在了美国陆军,在亨茨维尔市的红石兵工厂为美国陆军设计导弹。

美国陆军导弹项目获得的经费只相当于海军弹道导弹的二分之一,美国空军的三分之一。但冯·布劳恩带着设计团队仍然设计出了“红石”弹道导弹,1957年,又研制了朱诺-1和木星-c火箭。

在催促美国海军提速发射卫星的同时,艾伦·杜勒斯也在催促美国陆军赶紧鼓捣他们的亚轨道运载火箭。

1957年12月2日,杜勒斯局长的助理来到亨茨维尔,询问冯·布劳恩和他的研究小组,木星-c火箭究竟有多大的潜力,能否发射人造卫星。

“今年7月你们曾认为木星-c和朱诺-1不可能上太空。”冯·布劳恩说。

“现在海军的运载火箭项目有很多不确定性。”助理说话很坦诚。

冯·布劳恩:“我现在也不太确定木星-c能否送一颗人造卫星上太空。……我需要收集各个小组的改进设想,逐一进行计算。”

助理:“中国人在11月20日发射了一枚中程导弹,射程和你们的朱诺-1相差无几,根据兰德公司的报告,中国人打算用这种导弹改造成运载火箭发射卫星。所以你应该对朱诺-1有信心。”

助理把中情局从美国海军、空军拿到的情报递给冯·布劳恩。冯·布劳恩打开报告,快速浏览内容,然后久久没有发声。

助理:“发生什么了?”

“我要见杜勒斯先生,”冯·布劳恩说,“情况非常糟糕,非常非常糟糕。”

……

现在艾伦·杜勒斯不在克利夫兰,而在休斯顿。冯·布劳恩和助理上了中情局的专机直飞休斯顿,冲进美国海军航天计划办公地点时,杜勒斯刚刚出席完海军的军械联席会议出来。

“杜勒斯先生,这份中国导弹试射的监测报告,你们都没有发现什么不对吗?”冯·布劳恩说。

杜勒斯:?

冯·布劳恩抽出无线电测向站的报告,“三个无线电测向站都证实,中国导弹在飞行的中段和末段进行了两次转向。这转向角度不大,或许被你们当做自然偏航而忽略了。其实,这两次专项都是有意而为。”

冯·布劳恩走到一块黑板旁,画出了一条小幅度折角的线。

“虽然方向偏转角只有0.5度,但没有任何自然的外力能让导弹做这种转向。这是中国导弹在惯性陀螺或者无线电控制下做的主动变向。经过两次变向,导弹的航迹是这样的,实时速度是3500~3600米/秒。”

“如果导弹此后一直保持当前航向,单纯地加速,加速到7.9公里/秒,它就会准确泊入近地点约300公里、远地点约1200公里的轨道。”

冯·布劳恩加重语气:“中国根本不是在试射弹道导弹,他们的弹道导弹或许早已在内陆试验成功而我们没有观测到。中国人,是在练习如何操纵火箭&人造卫星结合体,对准预定的卫星轨道。”

助理:……

杜勒斯:……

走出办公室的美国海军军械局官员:……

足足冷场了3分钟,一名美国海军中校终于问了一句:“还有多久?”

冯·布劳恩:“中国人的下一枚火箭

,一定会携带卫星。如果我是项目的总负责人,我会在这次操纵演练成功之后2到3周发射它。至于能否成功,看概率。”

……

北京。

国防高级技术研究院。

四个月前,唐华在墙上钉了一块特大号的黑板,上面密密麻麻画了几十个小方框。小方框又分为“星”“箭”两大群组。

小方框里填着“核心研制”“太阳能电池模组”“防辐射”……“测试一”“测试二”“测试三”之类的内容,方框之间有很多线条连接。最后,“星”“箭”两大群组汇合到顶层,最顶层的方框只写了一个日期:

1957.12.3。

“这四个月,大家都很辛苦。”唐华对钱学森说。

“是的,一上来就紧锣密鼓,而且越到后面,事情越多。”

唐华:“两个任务组都完美契合时间节点,所有的产品高质量完成。这是工程控制论的完美的项目案例。”

钱学森:“呵呵……”

唐华抬腕看了看表。“时间快到了,我们动身去车站吧。去到车站,天津来的火箭和卫星刚好也到达。”

唐华说完,仿佛一声令下,半层楼所有办公室里的人都动起来。

11月30日,专列从北京出发。一切按照计划,12月1日抵达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从12月3日到5日,择机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美国海军疯狂加速造出来的“先锋”-tv3箭-星系统,虽然三级火箭只有一级经过了测试,虽然在原来的时间线上发射就失败了,但是运载火箭发射真就是一个概率问题,要是在原来的时间线发射失败了,在本位面他撞大运发射成功了呢?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

一劳永逸的方法就是压哨抢跑,我就比你快两天,大家抛骰子定输赢,但是我是庄家——平局(俩都成功)我也赢。

再说,长征一号的整体可靠性摆在这里,唐华还是非常有信心拿下这一局的。不是80%+的问题,现在除了中国,别的地方还没人提出整体可靠性的概念呢。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